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传承 | “唱百首红歌,颂百年党史”012期

爱唱红歌的 青春西外 2024-05-23

1921-2021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百首红歌,见证百年光辉岁月
百首红歌,诉说百年奋斗征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西外团团特推出“唱百首红歌 颂百年党史”活动让我们在红歌中牢记初心在新征程道路上砥砺前行





二月里来



有一首歌曲唱到:“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这首歌曲唱出了人民的欢乐唱出了国家的昌盛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创作产生的优秀歌曲,它曾经激励了无数军民群众,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谱写了强有力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吧!

创作背景


1937年后,全国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日寇对解放区进行了疯狂的“三光政策”。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带领解放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也就是“大生产运动”。发展、生产、支援抗战也成为当时歌曲创作的主题,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劳动歌曲和新民歌。


1938年延安救亡图存的“大生产运动”深深的触发了近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爱国激情,他在任教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生产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为洗星海所做合唱集,《二月里来》为其中一首),内容描写了后方人民努力生产,支援抗日战争的情景。作品形式增加了一些对农村景物的描绘,风格清新、明朗。


歌曲赏析


歌曲的旋律舒展流畅,线条柔婉,感情细腻,具有清新的江南民歌风格;装饰音的运用,更增添了曲调秀美的抒情色彩。


全曲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虽然结构短小简单,但是每个乐句节奏安排均不相同。前两句以共同的落音(徵音),构成起承呼应关系;第三句以两个连续模进的切分节奏、上行的旋律,以及不同的落音(角音)起着鲜明的转折作用;最后一句以再现的商音和转句的切分节奏,以及到达宫音等,起折合的作用,使全曲完满地结束。


前两句是起承呼应的关系,结尾都落在徵音上;第三句落在角音上,连续的两个切分节奏也同前面形成对比,起到转折作用。第四句再现了起承句的高音和转句和切分节奏,最后落在宫音上,完满地结束全曲,是典型的合句。其中最经典的是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和女高音李谷一的两个版本,合唱团版本气势恢宏,李谷一版本轻灵的女高音也更贴近江南民歌的风格。



时代意义


《二月里来》描写新春伊始,延安乡村“家家户户种田忙”的繁荣场面,当时的延安由于外来人口激增,加上由于国民党的封锁,物资供应极端困难,歌唱者其实仍处在最痛苦的物资匮乏阶段,但歌唱者却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歌为这一时期延安为克服物资困难,发起了军民大生产运动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作为“大合唱”的一部分,《二月里来》将民族曲调与西方的大型声乐体裁相结合,而“合唱”形式又能恰当地表现新的集体劳动场景,是音乐形式改造的成功范例。


音乐小课堂


切分音除了常用的强弱变化外,还有用“切分法”来进行强弱变化,所谓的切分法就是通过延长弱拍音符的时值使强拍的重音位置向前移到弱拍,改变了乐曲中的“以强拍为重音”的规律这个原弱拍上的音被称为切分音。切分音的记法是在一小节或一拍之内记成一个音,跨小节的记成加连线的两个音。
下一期团团会给大家讲解更多小知识千万不要错过哦~END
下一期是《映山红》特别栏目,团团诚挚招募各位优秀歌手在本校共同演唱经典百首红歌,希望各位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做我们西外红歌的小小传唱人。附上团团公邮:xisutwxmtfzzx@163.com

往期精彩: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 | 马瑶瑶 韦思雨编辑 | 周丽琪责编 | 康欣怡 李楠楠 韩旭
审核 | 马旭立 武文思 李程乐 
指导老师 | 余歌航
校团委新媒体发展中心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